動拆遷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釘子戶”,想讓所有動遷戶點頭簽約不容易。然而,在小昆山鎮(zhèn)小城鎮(zhèn)試點新建區(qū)拆遷工作中,周家浜村谷家三組全組20余戶動遷戶卻興高采烈地在同一天簽了字,而這還得歸功于村里的黨員沈小英,因為他有做好動拆遷工作的兩大“法寶”——樂于當“頭”、善于去“磨”。
早在動拆遷工作剛啟動時,沈小英就發(fā)現(xiàn),自己家被列入了第一批拆遷名單中。開完動員大會,把動遷的事情和家里溝通后,家人紛紛勸他等一等、看一看?缮蛐∮⒚靼,村民能等,小城鎮(zhèn)試點的推進不能等。于是,一句“我是黨員,我要帶好頭,不能拖后腿”,加上不厭其煩地擺政策、講道理,終于說服了家人。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不少村民紛紛表示,自己不做最后一家動遷戶。
在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時,沈小英了解到,有兩戶村民不愿動遷,因為他們的房屋位于昆泖路兩側,出租給外來人員開辦加工廠,每年有可觀的租金收入,村民要求在動遷安置時按門面房給予補償,但這不符合動遷政策。找準了“病因”,沈小英多次上門“對癥下藥”,耐心解釋舊房換新房、房屋增值快等動遷的好處。“磨”了一個月,兩戶村民覺得在理,最終同意在動遷協(xié)議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