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本市將在低保領域引入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通過全方位信息比對,勸退“搭便車”家庭,使公共財政真正惠及困難群體。作為全國首個為民生政策實施提供經濟狀況權威核對信息的支持性政務平臺,上海市居民經濟狀況核對中心此前已累計向房管部門出具60402份經濟狀況核對報告,另有9898戶家庭經核對發(fā)現(xiàn)不符合申請條件而自愿退出廉租房或經適房項目的申請,為公共財政節(jié)省資金約11.6億元。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社會保障的項目和涉及群體正在不斷擴容,許多公共政策的落實都需要對申請家庭的經濟狀況進行核對。與此同時,人們收入、財產類型日趨多樣,傳統(tǒng)核對手段顯得“捉襟見肘”——通過居委會成員入戶查看、鄰里訪問等傳統(tǒng)的核對方式,很難科學核對困難家庭,還易引起矛盾。
本市建立的居民經濟狀況核對系統(tǒng),對原本分散在政府各個部門的相關經濟狀況信息進行了最大效率的整合和利用,“電子比對專線”已涵蓋人保、稅務、公積金等14個部門和單位,“我們曾碰到過個案,有申請家庭申報時填寫失業(yè),但有關部門反饋的信息是處于就業(yè)狀態(tài),后查實,確認為個別企業(yè)盜用居民身份虛報個稅的行為。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及時維護了申請家庭的合法利益。”上海市居民經濟狀況核對中心主任魏卿表示,今年本市將加快建立與市工商局、保監(jiān)局等部門的電子比對專線,完善與市人保局、稅務局等部門的信息交換內容和核查機制。
“核對系統(tǒng)不是‘有錯推論’,而是建立在社會保障項目申請人的誠信認同上。”市民政局副局長姚凱告訴記者,核對系統(tǒng)作為一個記錄個人信用的重要載體,申請人(包括單位)提供的有關證明應真實、可靠,并作出信用承諾,“核對程序的全過程,也是不斷強化誠信意識的過程。”在《上海市經濟適用住房申請表》和《上海市城鎮(zhèn)廉租住房申請審核表》上,申請市民不僅需要授權經濟狀況核對中心進行信息比對,還須簽字承諾“填寫的申請材料和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均真實有效”。記者了解到,即使在發(fā)現(xiàn)申請家庭申報和實際收入存在較大差異時,核對中心也不會簡單認定申請家庭虛假申報,而是向申請人提供一次重新確認的機會,絕大部分家庭這時都會自愿退出申請。對于隱瞞虛報行為,則及時提供給相關職能部門。
數(shù)據顯示,經適房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自2009年底開始試點以來,不符合申請條件的檢出率呈逐步降低態(tài)勢:試點期檢出率為9.1%;2011年第一批檢出率為8.4%,第二批為8.3%。“申請家庭對于誠信申報的認同度不斷上升。”魏卿說。
一些居民擔心誠信申報會導致隱私外泄。姚凱介紹,“我們與提供數(shù)據的有關部門、單位簽訂保密協(xié)議,信息系統(tǒng)有審計、電子監(jiān)查系統(tǒng)保駕護航,核對工作人員也要簽訂保密協(xié)議。截至目前,零投訴、零泄密。”
市民政局局長馬伊里認為,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為解決政府公共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公平公正問題提供了新手段,還促進了本市社會誠信體系的完善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健全。目前,上海已出臺了《上海市居民經濟狀況核對辦法》等規(guī)章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