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注冊公司 | 上海注冊外資公司 | 注冊香港公司,推薦上海專業(yè)注冊公司(上海企業(yè)綜合服務網(wǎng)) 免費熱線:400-660-5171                 RSS訂閱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閱讀新聞

十多年來楊黎萌本職工作之外通過“聽診”給地鐵找毛病

來源:www.deersay.cn  作者:上海企業(yè)綜合服務網(wǎng)  日期:2012-2-8 10:01:05

  上海地鐵為2012年制作了一本蠻有創(chuàng)意的臺歷,每一頁都印著一位行業(yè)里先進人物的照片,還有簡短的事跡介紹。2月份的那頁上,是老楊。老楊站在擁擠的地鐵車廂里,手拉吊環(huán),眼睛定定地盯著前方,神情有點凝重……“旁白”中說,他是個能通過“聽診”給地鐵找毛病的人。

  為地鐵“聽診”?有意思。

  老楊,大名楊黎萌,從1999年開始,輾轉1、2、8號線,一直做地鐵車輛的檢測維修工作,目前是上海軌交維護保障中心車輛公司維修五部殷行基地質量室的一名質量管理員。

  “‘聽診’其實是老楊本職工作以外的‘業(yè)余活動’!每天上下班乘地鐵,他都注意聽列車的聲音,判斷運行是否正常,等于在為保障行車安全義務加班。”維修五部8號線技術主管曹晟赟告訴記者,做車輛檢修的專業(yè)人員,他們那里總共有176個,其中不乏高級技師和高級工程師,但光靠耳朵就能聽出列車運行狀況的極少——“這種耳朵,沒10年工夫練不出來,像老楊這樣的‘寶貝’,我們這兒不超過10個。”

  “他的眼睛有時比儀器還靈!”

  上午9點半,記者在殷行基地檢修庫車間的“檢1”軌道附近找到了老楊。穿一身深藍色工作服,他正站在806號列車旁,借著手里一只小手電的光亮,檢查車輛底部的設備。

  他身旁,還有幾個穿同樣工作服的機械師。此時,其中一人鉆進軌道地溝,用手里細細長長的鐵尺量列車的“車輪內側距”——“1354.9(毫米)!”量完,小伙子把數(shù)據(jù)吆喝給不遠處拿著紙筆記錄的同伴。“內側距離范圍是1355毫米正負3毫米,這個數(shù)據(jù)表明情況正常。”視線不離眼前的制動電阻箱,老楊頭也不回地解釋。

  維修五部殷行基地主要負責地鐵8號線46列列車的日常檢修。針對地鐵列車的檢修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每天列車結束運營后的“日檢”,另一種是每輛車每月一次的“均衡修”。今天老楊他們要給806號列車做“均衡修”,包括測量鐵軌到客室地板面的高度、檢測空氣彈簧壓力等諸多內容。

  別的機械師先已檢修過一遍,舉著手電沿地溝慢慢“溜達”的老楊擔當?shù)氖遣槁┭a缺的角色,要看得格外仔細。

  一系簧沒有裂縫、氣閥手柄沒有裂縫……老楊的手電光掃過車底一個個零部件。記者注意到,當他查看車輪內側輪式剎車制動缸時,光點會有意在每個螺栓上停留一兩秒。“我在看螺栓的縫隙,就是這條黑線。”指著螺栓下方一道棉線粗細的黑色陰影,老楊說:“縫隙變大就表示螺栓松了,要喊人用扳手緊一緊。4天前,做上一個‘均衡修’的時候,找到過一個松了的空氣簧螺栓。”

  問他縫隙怎么算大,老楊答,“看多了,自然知道。”身邊一個年輕的機械師打趣道,“我們檢修靠儀器,老楊靠眼睛,他的眼睛有時比儀器還靈!”

  能聽出問題,還能聽出問題在哪里

  老楊眼睛厲害,耳朵也厲害。

  前年上海世博會開始前,為加強行車安全保障,公司號召全體技術人員利用業(yè)余時間“乘車隨檢”,就是乘地鐵出行時多留心,一旦感覺有異,立即報告調度中心。于是從那時起,不少技術員上了車便注意“看”,注意“聞”——用鼻子聞有沒有電子設備燒焦的糊味,不過,由于列車運行時換氣設備在不斷工作,等你真聞到糊味,那安全問題已經(jīng)挺嚴重了。老楊另有一功,除了“看”和“聞”,他“聽”。

  2010年下半年的一個休息天,老楊乘8號線外出,一上車便習慣地注意聽列車運行的聲音。坐了幾站,老楊有點心不定了:“車輪的聲音讓我耳朵不舒服,正常情況下,車輪和鐵軌摩擦發(fā)出的聲音很柔和、很有節(jié)奏,但那天的聲音有些‘澀’。”他馬上聯(lián)系調度室駐站人員,安排這列車及時退出運營。開進檢修車庫一查,“澀”是因為車輪軸箱油脂滲油,導致了溫度過高、軸承咬死……硬撐下去,最嚴重的后果可能是列車出軌。

  時隔一年,老楊的耳朵又立功了。

  去年夏天,還是在8號線上,列車過彎道時,老楊突然在一片正常的“嘩啦啦”中捕捉到兩聲輕微的“咕咚”。他有些不放心,走到車廂連接處凝神屏息等下一次進彎道……“咕咚”,又是一下幾乎微不可聞的金屬撞擊聲。“前一次我還聽不出這是什么,只覺得聲音不對勁,再次聽到,我知道了,可能是安裝在車底轉向架的‘抗側滾扭桿’出了問題。”

  還是聯(lián)系調度,通過“故障流程”將列車送回檢修庫確認。“一查,的確是扭桿出問題了。這東西可以確保地鐵高速過彎時不發(fā)生側翻,如果工作正常,應該是沒聲音的。”曹晟赟說,這回,機械師們都真心服了老楊,“真不知道他耳朵是怎么長的,不但能聽出有問題,還能聽出問題在哪里,神了!”

  對別人的夸贊,老楊笑著連連擺手:“什么神不神的,還不是做檢修做慣了,就連坐地鐵上下班,耳朵也一直豎著。”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網(wǎng)址:
錄入:上海企業(yè)綜合服務網(wǎng) | 閱讀:
本文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
姓名: 驗證碼:看不清楚,換一個
相關信息
  • 沒有資料